潰瘍病是獼猴桃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,潰瘍病的出現(xiàn)嚴重影響了獼猴桃的產(chǎn)量及商品性,那么獼猴桃潰瘍病應該怎么辦呢?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獼猴桃潰瘍病的癥狀及防治技巧。
獼猴桃潰瘍病為毀滅性細菌性病害,能耐低溫、腐生性強。發(fā)病以春秋兩季為主,春季為烈,低溫高濕對其發(fā)病有利。病菌可隨菌膿從病部溢出,遠距離靠苗木、接穗傳播,近距離靠風、雨、葉蟬、枝剪傳播,借風雨、昆蟲傳播,或在修剪、綁枝等農(nóng)事操作時,借修剪刀、農(nóng)具等傳播,從植株的氣孔、水孔、皮孔、傷口等處侵入。病菌在樹體病枝上越冬,或隨病枝病葉等殘體在土壤中越冬。
一、表現(xiàn)癥狀
在葉片上產(chǎn)生1-3mm褐色不規(guī)則病斑,在高溫條件下,病斑呈紅褐色,且周圍有明顯的黃色水漬狀暈圈,病斑邊緣因受葉脈限制而成多角形,葉片向內外反卷,主葉脈病部有菌膿溢出。主干和枝梢的病菌先在芽眼周圍、葉痕、枝干傷口處及表面侵染發(fā)病,枝干皮層組織呈水漬狀,褐色,變軟,稍隆起;當病斑擴大后會產(chǎn)生線狀龜裂,皮層和木質部分離,病斑周圍變暗褐色或黑色,會有白色水滴狀的菌膿溢出;嚴重時,病斑不斷向上下延伸,繞干1周,受害莖蔓上部枝葉萎蔫死亡。受害后的花蕾不能張開,變褐枯死后脫落。